肺间质纤维化“可逆可控”

发布时间:2021-12-29 10:08:20

近年来,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都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每到换季之际,医院呼吸科的病人就会骤增。肺间质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轻度肺间质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慢阻肺更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东城中医医院肺病科特聘专家陈银魁教授表示,肺间质纤维化更加适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测。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因为受气候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呼吸道疾病在我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疾病近年来有着明显的增长。肺间质纤维化在西医上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炎为主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对健康威胁极大。从发病看,近年或有年轻化趋势。这种病发病不分季节,但遇到雾霾天气会使病情加重。由于中晚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存活期短,临床上肺间质纤维化被称为“亚癌症”,很难有效控制。

 

肺间质纤维化在临床上分为多个病种,尘肺就是其中之一,从事矿业,矽肺占比较大。临床上亦经常会见到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目前,肺间质纤维化常常被认为具有不可逆性,存活期较短。陈银魁教授认为,针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如果把中西医的优势结合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出奇制胜。

 

中药口服:培元固本,活血化瘀

 

中医上称肺间质纤维化为“肺萎”、“肺痹”,两者皆属肺络脉病变。陈教授认为,在中医理论上,肺间质纤维化虽然病在肺脏,但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肾为咳喘之本,肺为咳喘之标。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调,影响至肺脏,即会出现咳痰等症状。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肺气虚损影响到肾脏,患者即会出现气短、喘息、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症状。所以治疗上,陈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通痹化纤汤,旨在活血通络,补肾纳肺。辅以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气健脾,五味子固精敛肾,淫羊藿补肾助阳,补骨脂纳气平喘,对于肺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北沙参等以养阴生津。

 

内病外治:

 

局部给药,直达病所;三穴五针,事半功倍

 

中药外用疗法包括中药药罐、药物熏蒸、中药热敷。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素问·上古天真论》称汗孔为肺之气门。在病理上肺与皮毛有密切的联系。陈银魁教授认为,在临床的治疗上可以用药物直接接触皮肤的办法,使药物通过汗孔的介导作用,传输至脏腑,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功效。药物中常加活血化瘀之三七、莪术、穿山甲,祛瘀通经之水蛭;有清热解毒之金银花、射干;有祛风通络之防己。 其中穿山甲既有活血化瘀之功,又有通络散结之力,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经络有沟通表里、联络内外的生理功能,在人体正虚邪盛时,经络又是病邪入侵的途径。经脉病可以传入内脏,内脏病亦可累及经脉。所以,陈银魁教授认为通过针刺疗法,亦会有一定疗效。在临床治疗中,他总结运用“三穴五针”的方法。中医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此“三穴五针”并非固定的三个穴位,而是根据症状的轻重、累及的脏腑,选择不同的穴位。例如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只有轻微的咳嗽、咯痰症状,未明显累及其他脏器时,选择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当患者出现胸部憋闷、胸痛、喘息等累及心脏症状时,选择风门穴、至阳穴、心俞穴;当有的患者出现气短、喘憋、乏力、甚则尿失禁症状时,选择命门穴、肾俞穴、脾俞穴。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三穴相辅相成配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的不同环节中,要按照中西医各自的理论指导优选各自的疗法,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取长补短,这样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还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几个简单问题帮你“揪出”慢阻肺

 

如今环境的污染如此严重,呼吸道疾病可能和每个人都沾上了边儿,但是究竟我们是得了简单的呼吸系统疾病,还是已经到了危险的慢阻肺阶段呢?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分辨。陈教授表示,只要通过几个问题,就可以初步辨别是否有慢阻肺征兆:1.是否经常咳嗽?2.是否经常咯痰?3.是否经常感觉活动后气短?4.年龄是否大于四十岁?5.现在是否吸烟或曾经经常吸烟?

 

如果你有3个或3个以上问题回答“是”,说明你就应该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了。那么,发现得了慢阻肺该如何治疗呢?这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慢阻肺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但也是一种不能完全可逆的疾病,疾病不治疗会呈进行性进展,每年肺功能都会继续下降,直至呼吸衰竭。目前,西医用气管扩张剂和激素混合制剂吸入的方法,有一定效果,但疗效有限,常常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中医扶正祛邪有效阻击慢阻肺

 

祖国医学治疗该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汉代张仲景对“喘症”进行精辟论述,在古方理论基础上,陈教授经多年的临床研究总结了自己的辩证治疗经验,认为该病归属于咳嗽、喘症、肺胀、痰饮范畴,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症。病位首先在肺,肺为五脏之华盖,易受外邪侵袭,造成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肺病日久必伤及肾,最终导致肺、脾、肾、心等多脏腑功能失调,成为发病的基础。

 

陈教授认为,人体就是一个特殊的工厂,不同的车间错综复杂却又四通八达。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不单单是治疗一点那么简单,中医重在对人体进行全面调理,“虚则补,实则泻,互相调剂,促进五脏和谐。”而陈教授多年临床形成了特殊的“外埋内疏”的治疗体系,通过“穴位药罐”“腧穴中药透入”及“三穴五针”“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等系列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阻肺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阻止慢阻肺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

 

专家呼吁肺功能监测常规化

 

陈银魁教授透露,现在治疗慢阻肺60%都会用到激素,但是激素的使用会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希望患者能够在发病的初期就选择中医调理,尽量减少或者不用激素。一些严重的病人无法避免激素的使用,但是也要慎用。

 

他还同时强调,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测。陈教授呼吁,如今心血管方面的检测逐渐简单化,很多人能够在日常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如果肺病患者也能够做到常规化体检,患者和医生都能对病情的发展了然于胸,慢阻肺是完全能够人为干预和控制的,也可以让患者和医生早期发现慢阻肺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会尽早阻止病情发展。


留 言

免费电话

手机: 13290612533

留 言
请填写信息, 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手 机 号:
输入姓名:
内容:
立即提交